工程展示

双层循环输送线

  • 所属分类:案例展示
  • 点击次数:119次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3-11
  • 分享到:
  • 详情介绍

详情介绍

循环输送线专为新能源行业(动力电池模组、储能柜、充电桩核心部件)的检测工序设计,集成同步带输送上下循环滚筒线顶升移栽等模块,实现产品在充放电测试、气密性检测、光学检测等工位的精准定位循环流转数据追溯。系统以“零接触损伤、全流程可溯”为核心目标,满足新能源产品高安全、高洁净度的生产要求。

一、核心机构组成与功能

1. 高精度阻挡定位系统

·        结构设计

o   伺服电动挡停器(重复定位精度±0.1mm);

o   激光测距传感器+视觉定位双冗余校验。

·        功能特性

o   精准驻停:确保被测产品与检测设备(如探针、摄像头)严格对位;

o   压力自适应:配备缓冲式挡块,避免锂电池等易损件受压变形。

2. 同步带输送线

·        技术参数

o   材质:防静电聚氨酯同步带(表面电阻值10^6-10^9Ω);

o   驱动方式:伺服电机+双闭环控制系统(速度同步误差≤0.5%)。

·        核心优势

o   适用于轻薄型产品(如电池极片)无滑移输送;

o   支持与检测设备脉冲信号同步触发(如充放电测试仪启停)。

3. 上下循环滚筒线

·        结构设计

o   上层检测线:动力滚筒+导向护栏,线速度0.2-1.5m/s可调;

o   下层回流线:无动力滚筒组,倾斜设计(3°-5°)实现自重滑移;

o   循环接口:90°转角滚筒过渡模块(防卡料设计)。

·        行业适配

o   滚筒间距模组化调节(兼容150-800mm产品长度);

o   不锈钢材质+阳极氧化处理,耐电解液腐蚀。

4. 垂直提升机

·        系统配置

o   双链条提升机构(安全系数≥8倍);

o   四立柱导向结构(升降抖动量<0.3mm);

o   防爆型光电传感器(符合ATEX Zone 2标准)。

·        功能场景

o   连接上下层滚筒线,实现空托盘/载具闭环回流;

o   异常品自动分离(检测NG产品提升至隔离层)。

5. 顶升移栽机构

·        技术方案

·        伺服顶升模组(行程200mm,负载500kg);

·        双向同步带横移台(移载速度1m/s,定位精度±0.2mm)。

·        核心功能

·        跨线转运:将检测完成产品转移至包装线或返修线;

·        多工位分流:根据检测结果(如电压等级)自动分选产品流向。

二、系统工作流程(以动力电池模组检测为例

1.     上料:人工/机械手将电池模组放置于同步带输送线;

2.     一级检测:同步带输送至绝缘耐压测试工位,阻挡器定位→测试完成→数据上传MES;

3.     循环输送:通过顶升移栽转入上层滚筒线,进入老化测试舱;

4.     二次检测:滚筒线输送至气密性检测工位,视觉定位触发检测;

5.     分选回流:合格品经提升机下降至下层回流线返回起点;不合格品顶升移栽至返修通道。

三、技术创新点

新能源场景专属设计

·        防爆/防静电:关键机构符合IEC 60079防爆认证,全线接地电阻<4Ω;

·        洁净度保障:滚筒线配备离子风幕,粉尘吸附量降低90%。

1.  

数据深度绑定

·        载具内置RFID芯片,绑定产品SN码及检测参数(温度、电压曲线等);

·        支持与TMS(测试管理系统)数据交互,实时生成检测报告。

能效优化

2.  

·        下层回流线重力滑移+变频调速,能耗较传统动力回流降低60%;

·        待机状态下伺服电机自动进入休眠模式。

四、行业应用案例

新能源电池企业PACK车间检测线改造项目

·        升级成效

·        检测节拍从120s/件缩短至75s/件;

·        因输送定位不准导致的误检率由1.2%降至0.05%;

·        实现100%检测数据绑定追溯,满足TS16949体系要求。

·        客户反馈
“顶升移栽与滚筒线的配合极大提升了分选效率,RFID数据绑定功能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核心支持。”

五、未来升级方向

1.     AI质检融合

·        集成边缘计算网关,实现检测数据实时AI分析(如热成像异常预警);

2.     数字孪生监控

·        3D可视化平台模拟输送线状态,预测性维护保养;

3.     碳足迹管理

·        搭载能源计量模块,统计单件产品检测输送能耗,生成低碳报告。

结语
上下循环检测输送线通过精密机械设计与智能化控制的结合,解决了新能源产品检测环节的定位精度、数据追溯与安全防护难题,成为动力电池、储能设备制造领域的标杆性输送方案。其闭环循环结构更充分体现了绿色制造理念,助力企业实现质量管控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。
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付先生

地  址: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子胥路518号

电  话: 151 6248 9909

传  真:0512-66939801

手机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