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气循环老化线测试输送线是一种集成环境模拟、自动化输送与智能检测的高端测试系统,专为产品可靠性验证设计。该系统通过高温空气循环老化测试、链板输送转向控制及视觉缺陷检测的协同作业,模拟产品长期使用环境并实时监控性能变化,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、汽车零部件、新能源电池、LED照明等行业的耐久性测试与质量管控环节,确保产品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· 作用:提供高温、恒湿或温度循环环境,加速产品老化过程。
· 技术特点:
o 温控系统:
§ 加热方式:电热管/PTC陶瓷加热,温度范围RT+10℃~150℃(可扩展至200℃)。
§ 循环风机:离心式耐高温风机,风速0.5-2m/s可调,确保舱内温度均匀性(±2℃)。
o 密封结构:双层隔热舱门+硅胶密封条,热损失率<5%。
· 安全设计:超温报警、应急排风、漏电保护等多重防护机制。
· 功能:实现产品在老化舱内外的循环输送与转向衔接。
· 结构设计:
o 耐高温链板:采用不锈钢或特种合金材质,耐温≥250℃,表面防滑处理。
o 模块化弯道:支持90°/180°转弯,转弯半径按产品尺寸定制(常用R300-800mm)。
· 驱动系统:
o 变频电机+精密减速机,速度0.1-1m/s可调。
o 张紧机构自动调节链条松紧,避免高温热膨胀导致的卡滞。
· 作用:对老化前后的产品进行外观、尺寸及功能性缺陷检测。
· 技术方案:
o 高温兼容成像:
§ 工业相机:耐高温型号(工作温度-20℃~80℃)或配备水冷/风冷防护罩。
§ 光源系统:LED频闪光源抗热干扰,波长可选(如紫外光检测裂纹、红外光测温)。
o AI缺陷分析:
§ 深度学习算法:识别氧化、变形、涂层脱落、焊点开裂等缺陷,准确率≥99%。
§ 数据对比:与老化前基准图像自动比对,量化性能衰减程度。
· 功能:衔接测试线与生产主线,实现无人化物料流转。
· 技术实现:
o 机械臂抓取:耐高温夹爪(硅胶/陶瓷材质)精准抓取产品。
o 定位托盘:带RFID标识的耐高温载具,记录产品测试参数。
· 功能模块:
· 传感器网络:实时采集温度、湿度、气压、产品表面温度等数据。
· SCADA系统:可视化监控老化曲线、设备状态及报警信息。
· MES对接:测试数据自动上传,生成老化报告与质量追溯档案。
1. 上料定位:机械臂将待测产品放置于链板线载具,RFID绑定产品信息。
2. 老化测试:
· 产品进入老化舱,按预设程序(如85℃/85%RH,48小时)进行循环老化。
· 循环风机强制对流,确保温湿度均匀分布。
3. 中途检测(可选):链板线暂停,视觉系统对关键阶段产品进行抽检。
4. 出舱冷却:产品输送至缓冲冷却区,自然降温至安全温度。
5. 视觉复检:多工位相机检测外观与功能性指标,AI判定合格/失效品。
6. 分流处理:合格品返回产线,失效品移入复测区或报废通道。
· 精准环境模拟:宽温区控制+动态循环,符合IEC、MIL-STD等国际测试标准。
· 高强度耐候设计:关键部件(链板、轴承、传感器)耐高温、抗腐蚀,寿命>5年。
· 零接触检测:非接触式视觉技术避免二次损伤,适用于精密电子元件。
· 智能预警:基于大数据预测设备故障点,维护效率提升40%。
1. 半导体器件测试:模拟高温高湿环境,检测芯片封装可靠性。
2. 动力电池老化:加速电解液稳定性测试,筛选循环寿命不达标的电芯。
3. 汽车电子验证:验证车规级元器件在极端温度下的信号传输稳定性。
4. LED光源衰减测试:量化光衰曲线,评估灯具使用寿命。
1. 多环境集成:扩展至温湿度、盐雾、振动复合测试功能。
2. 数字孪生应用:通过虚拟老化模型减少物理测试时长。
3. 边缘计算升级:在端侧实时处理视觉数据,响应速度提升至毫秒级。
4. 绿色节能:余热回收系统降低能耗,热利用率提高30%以上。
空气循环老化线测试输送线通过环境模拟、智能输送与精准检测的深度融合,为企业提供了从研发到量产的全周期质量保障方案。随着AI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渗透,该系统将进一步向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演进,成为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核心测试平台。